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副司長呂繼堅日前表示,“十一五”時期以來,我國服務貿易穩步發展,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2005年的1571億美元增長到2011年的4191億美元,服務出口和服務進口分別位居世界第四和第三位。但由于起點低、底子薄,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,總體水平與發達國家比差距較大,國際競爭力仍然較弱,主要表現在:
與貨物貿易相比服務貿易發展水平偏低。與我國自己的貨物貿易相比發展水平較低。2011年我國服務進出口與貨物和服務進出口總額之比為10.3%,低于同期18%的世界平均水平;從我國服務貿易總額占世界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來看,水平也較低,2011年該比值僅為5.2%。同期,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占世界貨物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則為20%。
服務貿易結構不合理,一段時期以來處于逆差狀態,2011年逆差額為549.2億美元。逆差行業主要集中在運輸服務、旅游和保險服務以及專有權利使用和特許費等領域,反映了國內經濟和貨物貿易發展所產生的國際航運、貨運保險、先進技術等方面的競爭力不強。服務貿易行業結構不平衡,計算機和信息服務、保險服務、金融服務、咨詢服務等高附加值服務貿易在服務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仍然偏低,運輸、旅游、建筑等傳統服務貿易仍占據我國服務貿易的主導地位。
呂繼堅表示,借鑒他國和地區的經驗,我國高度重視服務貿易促進體系建設,研究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服務貿易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,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建設。下一步,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,研究制定服務貿易稅收、服務貿易便利化等相關政策和措施,進一步推動我國服務貿易又好又快發展。